北京今年的冬天幾乎是人人談霾色變,光12月就已經發布兩次紅色警戒,未來仍然不樂觀;要期待「北京藍」,大陸專家分析,需要透過產業轉型升級,能源清潔優化,降低正常運轉下的排放強度,才是根本之道,這個過程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。
據中新網報導,從19到22日,北京已經連續4天執行紅色預警應急減排措施,但市民仍然質疑:連續幾天執行減排措施,為何空氣品質到最後一天(22日),空汙卻還是這麼嚴重?
京津冀空氣質量改善
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,23日的空汙雖然不能完全消除,但從預報來看,已經達不到重度汙染水平,所以沒有延時紅色預警;按照應急預案,23日的空氣質量是中度汙染,連最低等級的空氣重汙染預警條件都未達到。
雖然環保單位做了解釋,民眾依然不解,為何北京取消「紅警」的同時,北京隔壁的天津卻發布「紅警」?環保監測中心解釋,這次霧霾的擴散是從北向南,23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有所改善,但天津仍是重度以上汙染為主。
大陸首善之區的北京何時能常見藍天?北京市長王安順曾於7月31日,在申辦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記者會上表示,北京正研究制定2018至2022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畫,圍繞北京的各省、區、市進行聯防、聯動、聯治措施,以改善空氣質量,屆時(2022年冬奧會),霧霾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。
節能減排為治本之法
不過,專家可沒那麼有信心。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引述北京市環保應急中心主任張大偉分析,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,啟動應急減排措施,其實有點像休克療法,全面降低社會運作強度,但是不能一直休克下去,還是要盡可能保證經濟發展,因為城市建設就包括經濟成長。
張大偉認為,從長遠來看,需要透過產業轉型升級,能源清潔優化,包括全社會共同的節能減排,降低正常運轉下的排放強度,才是根本之道;這樣一個過程,從國際經驗及前期大氣汙染治理實踐來看,是一個長期的艱鉅工程,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。 |